




吴孟达肝癌去世,为何肝癌通常一发现就是晚期,最终走向死亡?
- 分类:行业资讯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1-03-18 11:43
- 访问量:
【概要描述】肝脏是人体内少数没有痛觉神经的器官之一,所以肝癌一旦被确诊,已进入中晚期,导致治愈率低,并伴随有术后复发和转移。另外,在急性慢性肝衰竭患者进行充质干细胞移植的另一项研究也获得了类似的结果,提高生存率,改善肝功…
吴孟达肝癌去世,为何肝癌通常一发现就是晚期,最终走向死亡?
【概要描述】肝脏是人体内少数没有痛觉神经的器官之一,所以肝癌一旦被确诊,已进入中晚期,导致治愈率低,并伴随有术后复发和转移。另外,在急性慢性肝衰竭患者进行充质干细胞移植的另一项研究也获得了类似的结果,提高生存率,改善肝功…
- 分类:行业资讯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1-03-18 11:43
- 访问量:
肝脏是人体重要的解毒器官,但熬夜加班、喝酒应酬等不规律的生活习惯,让我们的肝脏承受了很大的负担,而肝癌更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一种癌症类型,死亡率很高。主要集中在非洲和亚洲,每年有50万人被确诊为肝癌,需要进行肝脏移植者数10万。
但你知道肝癌是怎么在身体内形成的吗?
因肝部组织的病变,主要有病毒感染、慢性肝炎、酒精及药物等,都可导致肝病的发生,其中80%左右的肝癌病例与甲、乙、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有关。
肝脏是人体内少数没有痛觉神经的器官之一,所以肝癌一旦被确诊,已进入中晚期,导致治愈率低,并伴随有术后复发和转移。常规的治疗手段,如局部切除术、射频消融术等外科治疗,虽是肝病的标准治疗选择,仅局限于肝部小肿瘤,对于肝癌晚期效果不佳,患者生存率低。
另一种治疗手段-肝移植,因供体数量不足,费用高也是一个重大挑战。其他治疗选择,如全身化学疗法、免疫疗法和干扰素治疗,都未曾达到显著的治愈率。
例如:Soravini(索拉非尼)虽然是首个批准用于肝癌病例的的第一种化学治疗剂,但其在晚期病例中的临床应用上,显示出耐药性和严重的不良副作用。
经早期科学研究发现,干细胞因具备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能力,在生物学现象中扮演重要角色,如:免疫调节、抗炎、抗凋亡、血管生成、组织修复和分泌生长因子等。目前,干细胞疗法在临床研究中效果显著,对许多疾病都有效,并为中晚期肝病的治疗提供了新见解。一些临床研究案例已表明,干细胞移植对肝硬化、脂肪肝、肝衰竭和肝癌的疗效明确。经急性肝衰竭的动物模型显示干细胞治疗在安全性、机制和有效性方面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以上说明,干细胞对改善肝功能,抑制肝细胞凋亡和促进肝细胞生成等方面取得了成功,对治疗肝病提供了新方案。
在2012年, Shi等人进行了一项病例对照研究,以评估脐带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在急性肝衰竭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在发现生存率提高的同时,还伴有终末期肝病评分下降和肝功能增强。另外,在急性慢性肝衰竭患者进行充质干细胞移植的另一项研究也获得了类似的结果,提高生存率,改善肝功能,同时也降低严重感染的发生率。
间充质干细胞的来源广泛,其中从新生儿脐带华通氏胶、骨髓、脂肪等来源的研究案例最多,例如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实验环境中用于癌症治疗。使用非霍奇金淋巴瘤模型的小鼠其肿瘤生长缓慢,组织病理学切片表现出的瘤内坏死,在卡波西的AKT蛋白激酶抑制引起的肉瘤小鼠模型中也报告了同样的抗肿瘤作用。
通过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内、体外对小鼠肝癌H22细胞系的抗癌作用进一步研究,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通过上调P21 (细胞周期负调节因子)和Caspase3 (凋亡相关蛋白酶)对癌细胞有抑制作用。另外,间充质干细胞被用于小鼠腹水相关肝癌模型,可抑制肝癌的生长和复杂腹水,但并未观察到免疫抑制作用。研究表明,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对小鼠体内肝癌及其向肺转移的侵袭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的研究是近20年来生命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干细胞是一种未分化的细胞,它通过对称的细胞分裂进行自我更新,再通过不对称的细胞分裂而分化成特定的组织细胞。近年来,很多研究基于干细胞的临床治疗,以满足某些难治性疾病,尤其在肝病方面具有重大突破。
【吉卡提示】本平台分享的图文信息,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如有需要,请咨询专业人士或前往医疗机构进行就医。
【版权声明】吉卡生物所发布的内容来源于“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如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管理员,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友情链接
Links
热线:400-963-0063
手机:13353108343
邮箱:2478535005@qq.com
地址:长春市北湖科技开发区盛北大街3333号北湖科技园B区E9栋
吉林吉卡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