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癌甲基化检测—让早筛不再痛苦!


很多人都有肠道问题,但是很多人自己不知道,平时发现便秘或腹泻了,想着过两天就好了,从来不去检查,疼得痛苦不已走不动路才到医院。

也有一些人连疼痛的症状都没有,发现大便颜色不对劲,他们依然没有重视,殊不知,这些都可能是肠癌走近的脚步声。

肠癌通常是指大肠癌,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恶性肿瘤,包括直肠癌和结肠癌,其发生的部位分别是直肠和结肠。

癌症的降临从来不是意外也不是运气不好,一定是在生活中一些致癌因素的作用下慢慢病变的。但我国肠癌年轻化趋势明显,平均发病年龄是48.3岁,比美国人的69.8岁整整年轻了20年。

 

大肠癌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01饮食因素

大肠癌是典型的“富贵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中高脂肪、高蛋白质等食物摄入量增多,会导致结肠中胆汁酸与中性固醇的浓度升高,在细菌的作用下,容易生成致癌物。

另外,蕨菜、茶叶蛋、热带水果,久置的、辣的、生冷的食物等都可能刺激肠粘膜,要少吃。

02不良生活习惯

日常久坐、抽烟、喝酒等都可能增加肠癌风险。

久坐会使肠道蠕动减弱,代谢产物中的有害成分易在结肠内滞留并刺激肠黏膜,再加上久坐者腹腔、盆腔、腰骶部血液循环不畅,易患痔疮、便秘,这些都增加了结肠癌的发病危险。酒精和烟对任何一种肿瘤都有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03遗传因素

目前早期结直肠癌的检出率仅为:12%!如果健康人每年进行常规定期检查,实现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治,可以避免约60%结直肠癌患者死亡,平均五年生存率可以从31%提高到73%。

就结直肠癌早期筛查而言,尽管肠镜检查被认为是结直肠癌诊断的金标准,但受制于肠镜的依从性和可及性,更多的患者倾向于基于血液的无创检查方式。

基因甲基化是基因表达调控的重要机制之一,肿瘤细胞组织与正常细胞组织之间有明显的甲基化差异,基因甲基化在癌症早期风险预测上发挥重要作用,患者血液中的肠癌基因甲基化水平随着结直肠癌变的发生而升高,检测血液中肠癌相关多基因甲基化水平,能早期筛查出肠癌,其中Septin9基因检测已获欧盟CE/美国FDA/中国CFDA等权威认证,肠癌多基因甲基化检测,对肠癌早期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更高。

 

 

肠癌甲基化检测优势

 

1. 特异性和灵敏度:研究表明肠癌多基因甲基化检测敏感性高达86%,特异性高达92%;

2. 无需特殊准备:无需禁食和肠道准备等特殊要求。

 

适用人群

35岁以上;

有消化道症状,如便血、粘液便及腹痛等;

有排便习惯改变、大便性状改变人群;

不愿意接受肠镜检测的高风险人群;

结直肠癌家族史和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人群;

Ⅱ型糖尿病患者,尤其是合并肥胖;

久坐且不爱运动的人群;

经常吃高脂高热食物,生活不规律、抽烟嗜酒人群。

 

在“息肉—腺瘤—癌”的发展间期中进行肠癌筛查,是遏制肠癌进展、降低其发病率及死亡率的主要手段。 一个“早”字,可以及时、有效地发现并遏制癌症的发生发展。

选择适合的筛查方法,按时接受科学、合理的检查,这对于预防大多数癌症具有重要且积极的意义,建议高危人群定期体检,做到“未病先防,已病防变”。

 

 

【吉卡提示】本平台分享的图文信息,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如有需要,请咨询专业人士或前往医疗机构进行就医。

【版权声明】吉卡生物所发布的图片及内容均来源于行业专家或网络和国外知名杂志,如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管理员,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关键词:


友情链接:

Li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