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卡生物 | 防“癌”于未然,从基因检测开始
近日,#三姐妹不抽烟接连被查出肺癌#的话题冲上热搜榜前几名。去年6月到今年6月,仅仅一年时间,林女士3姐妹均在体检中被查出肺部结节,最终被确诊为肺癌。
快速了解肺癌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简称肺癌,是指原发于气管、支气管和肺的恶性肿瘤。根据肺癌的分化程度、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点,目前将肺癌分为两大类,即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非小细胞肺癌包括鳞状细胞癌、腺癌、大细胞癌等。
肺癌是世界范围内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也是我国第一大癌症。我国男性肺癌的发病率已居各项肿瘤的首位;女性除乳腺癌外的第二高发疾病就是肺癌,女性肺癌患病比例约占整体病例的15.02%,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出现哪些症状需重视?
1.咳嗽
许多肺癌患者最显著的症状之一就是咳嗽,和感冒的症状很相似,所以常常被大家所忽视。对于长期抽烟的人来说,如出现干咳持续治疗两周以上无效或原有症状加重,应及时就诊或进行筛查。
2.胸闷、胸痛
肺癌早期常伴有轻度胸闷,病情发展也可能会出现胸痛,常见的胸痛表现为不规则隐痛或阵痛,咳嗽时加重,如累及壁层胸膜或直接侵犯胸壁时,可引起持续性的疼痛。
3.无明显诱因的发热
无外因的反复发作、38℃左右的发热症状,包括壮热、潮热、微热。
4.痰里带血或咯血
痰中带血或咯血都是肺癌的常见症状,以此为首发症状者约占30%。由于肿瘤组织血供丰富,质地脆,剧咳时血管破裂而致出血,咳血也可能是肿瘤局部坏死或血管炎引起的。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很大一部分患者早期无明显症状,且缺乏特异性肺癌标志物,所以主要靠定期筛查和体检发现。
为什么有些人不抽烟也会患肺癌?
众所周知,吸烟是诱发肺癌的高风险因素,吸烟者比不吸烟者得肺癌的几率大10-13倍,然而,像林女士3姐妹一样不吸烟的这类人群被确诊为肺癌时,大家一定也有疑惑,除了抽烟外,还有什么其他原因是引发肺癌的”元凶“呢?
1.遗传因素
临床数据显示,肺癌有一定的家族史特征。国外研究机构对超过10.2万名日本中老年人展开了长达13年的追踪调查,他们中共出现了791例肺癌。研究者将直系亲属有肺癌患者和无肺癌患者的两组人进行对比,结果发现前者患病几率是后者的2倍。肺癌的遗传性在女性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
2.接触二手烟
曾有报告显示,我国不吸烟女性二手烟暴露率高达71.6%,二手烟中包含很多能够迅速刺激和伤害呼吸道内膜的化合物,即便是短暂的接触,也会导致健康人士上呼吸道损伤,增加血液粘稠度,伤害血管内膜等严重后果。与吸烟者共同生活的女性,与常人相比,患肺癌的几率高达6倍。
3.高温烹饪时产生油烟
烹饪油在高温状态下产生的油烟,含有 200 多种有害物质,对呼吸系统有较大的影响。国际重磅学术杂志 Lung Cancer上曾发表过相关研究:油烟会让女性非吸烟者的肺癌发生风险升高 3.79 倍。
4. 空气污染
空气污染与肺癌的产生有密切的关系,PM2.5被人体吸入肺部后,会直接导致肺泡弹性降低、功能减弱,甚至诱发肺纤维化,影响肺泡换气功能。长此以往,肺部功能下降并导致严重的器质性病变,甚至引发肺癌。
5.职业接触
某些职业的工作环境中存在氢气、石棉、砷、铬、煤焦油、芥子气、镍、氯乙烯、甲醛等致癌因子,直接导致肺癌发生的危险性增加。
6.大剂量的电离辐射
肺对放射线较为敏感,大剂量的电离辐射会直接导致肺癌的出现。这些电离辐射会产生对人体构成伤害的带电离子,侵害到人体的DNA,从而加大患肺癌的风险。
7.肺部慢性感染
如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症等患者,支气管上皮在慢性感染过程中化生为鳞状上皮,终致癌变。
如何预防肺癌
1.及时戒烟,尽量避免二手烟的吸入;
2.养成正确的饮食习惯,同时注意烹饪时避免油温过高,合理使用抽油烟机,厨房勤通风;
3.污染严重时,尽量避免外出,必要时做好防护措施;
4.有职业暴露危险的应做好防护措施;
5.加强锻炼,可增加肺活量,提高自身免疫力;
6.基因检测:提早发现患病风险,做到早知道,早干预。
基因检测的必要性
预防癌症,除了避开可引发疾病的危险因素,基因检测也是非常有必要的,许多患者都是出现症状后才想到就医,然而,这时很可能为时已晚,被诊断为肺癌晚期,失去了治疗的有利条件,让患者和家人都追悔莫及。
其实,现代医学研究证明,除外伤外,几乎所有的疾病都和基因有关系,基因蕴含着人体的全部生命密码,基因表达的异常也决定了一些疾病的发生。
我们通过基因检测可以看清藏再DNA里的生命风险、遗传病、肿瘤风险、食物过敏风险、药物过敏风险等等,一旦发现潜在风险,也可以给自己足够的时间进行干预。
开篇我们有说到,林女士3姐妹的癌症是属于遗传因素导致患病,但如果在早期有基因检测的意识,并做过基因检测,了解到自身是否有患病风险,充分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为疾病的防治创造有利条件,就能达到“治未病”的目的。
基因检测是什么?
基因检测是通过血液、其他体液或细胞对DNA进行检测的技术。是取被检测者脱落的口腔黏膜细胞或其他组织细胞,扩增其基因信息后,对被检测者细胞中的DNA分子信息作检测,分析它所含有的各种基因情况,使人们能了解自己的基因信息,从而通过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避免或延缓疾病的发生。
基因检测与常规体检的区别
基因检测与常规体检虽说都能起到预防的作用,但它们反映的是不同的阶段。
1.基因检测:
一种疾病从开始到发病要经历很长时间,基因检测是人在没发病时,预防将来会发生的疾病,属于检测的第一阶段;
2. 常规体检:
常规体检是发生疾病后,疾病发展到什么程度。如:早期、中期等,属于检测的第二个阶段,很难发现早期疾病,是分析身体的当前状况,属于临床医学的范畴。
因此,基因检测是主动预防疾病的发生,而传统体检无法起到这样的预防作用。
为什么要做基因检测?
有数据表明,2020年全球癌症死亡病例达996万例,中国癌症死亡人数达300万人,我国癌症死亡人数居全球第一。在中国,每10分钟就有55人死于癌症,癌症现已成为我国最高发的疾病之一。如此惊人的数据下,我们想在健康时期就能精准预测疾病的发生,基因检测就显得尤为重要,基因检测可以说是预防癌症的首选。
吉卡基因检测全方位解读
全套900+项解读报告,助您更完整,更全面,更精准的解读自己的基因。
疾病类126项:通过基因检测了解体内存在的各种疾病易感基因,提前做好疾病预防准备,可通过改善生活方式、提早进行干预等措施,预防重大疾病。
个人特质103项:通过基因检测分析出与个人特质密切相关的基因,可以更深入的了解自己或孩子,激发个人潜能。
遗传病580项:有的遗传病在出生时就表现出来,有的出生时正常,而在出生几个月、几年,甚至几十年后才逐渐表现出来。基因检测可以准确找到患病的基因缺陷,帮助医生进行诊断,做出最佳诊疗方案。
药物代谢73项:对于不同的人,每种药物的疗效都不尽相同,基因的特征决定了药物的吸收速率、吸收量、分布、代谢等,可以更安全的服用药物。
膳食营养27项:分析身体对营养元素的吸收和代谢能力,让我们根据自身营养元素敏感度及代谢能力,从而调整饮食习惯。
基因检测适用人群
基因检测适用于我们所有人,尤其对以下几类人群帮助最大:
1.有癌症家族史或多基因遗传病的人群;
2.关注自己和家人健康的人群;
3.长期暴露在高污染环境中或有不良生活习惯以及职业危害的人群;
4.生活压力大、熬夜、抽烟、喝酒人群;
5.有疾病人群更应做基因检测。
在我们的一生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生命风险:肿瘤风险、食物过敏风险、药物过敏风险、酒精耐受程度……虽然携带的基因我们无法轻易改变,但通过基因检测可以帮我们看清藏在DNA里的生命风险,给自己足够的时间去干预,及时止损,绕开肿瘤等生命健康风险雷区,更大程度的主动把握我们的身体健康。
任何一台精密的仪器都会有说明书,按照说明书正确操作就不会对机器造成损伤,机器服务的年限也会越长。同样的道理,我们每个人的身体也是一台精密的“仪器”,需要小心翼翼的呵护,才能有更长的寿命。所以,我们每个人都欠自己一份“人体使用说明书”。
【吉卡提示】本平台分享的图文信息,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如有需要,请咨询专业人士或前往医疗机构进行就医。
【版权声明】吉卡生物所发布的图片来源于摄图网,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如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管理员,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关键词:
不抽烟得肺癌,肺癌,吉卡基因检测,人体使用说明书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