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失能性原发性头痛。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全球约有13亿偏头痛患者。青少年、中老年都有可能发生偏头痛,女性发病率是男性的两倍。偏头痛有遗传易感性,60%的偏头痛患者有家族史。
发布时间:2023-11-08
浏览量 :134
干细胞技术是心脏扩大类心肌病合并心衰中合理的干预方式,具有较低的侵入性、可降低心衰患者的死亡率、相关的免疫反应较低,不需要更换器官,因此是一种理想的干预方式。
发布时间:2023-11-08
浏览量 :329
随着年龄增长,男性的身体开始老化,肾脏细胞和睾丸间质细胞的功能退化,产生的各种物质减少,导致生理功能下降,伴随着乏力、抑郁症、睡眠障碍、性欲减退等症状。
发布时间:2023-11-08
浏览量 :361
干细胞凭借其安全和有效性,证实了其在干预新冠方面的突出价值,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干细胞能让更多人摆脱后疫情时代的阴霾。
发布时间:2023-01-10
浏览量 :1284
对于免疫系统受损的患者,准确诊断人畜共患病可能具有挑战性,因为许多人畜共感染的性质不常见,并且在感染的早期阶段表现出可能很微妙的症状。我们患者的案例说明了人畜共患病如何在这一人群中威胁生命。在北美家庭中,爬行动物、鱼类和鸟类等家庭宠物越来越多。随着越来越多的患者受到免疫抑制,免疫系统受损的患者与宠物互动的可能性增加,由宠物传播。因此,应适当告知患者预防传播的一般措施。
发布时间:2022-11-11
浏览量 :715
常言道“十人九胃”,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胃病的发病率高达 80 %,且日渐年轻化,仅仅在中国,肠胃病患者就有1.2亿,其中以慢性胃炎最为普遍,发病率高达30%,足以说明胃病的复杂和多发。
慢性胃炎(chronic gastritis)主要由于胃黏膜上皮遇到各种致病因子,如药物、微生物、毒素和胆汁反流等的反复刺激,发生慢性持续性炎症性病变后形成,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正是因为慢性胃炎较为常见,很多人对它并不是很重视,往往发展到胃癌时已为时已晚。
根据胃镜下的表现,可以将慢性胃炎分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根据胃炎发生部位,又可以将慢性胃炎分为胃窦炎、胃体炎、胃窦为主的全胃炎、胃体为主的全胃炎。
这些因素正在“毁”你的胃
导致慢性胃炎的因素有很多,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原因:
1.物理因素
如冰冻冷饮,烫的食物会刺激肠胃,另外,辛辣的食物,烈酒,咖啡,浓茶以及粗糙的食物都会对胃黏膜有一定的刺激作用,长此以往会破坏胃黏膜,导致胃炎。
2.生物因素
沙门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毒素、幽门螺杆菌等,都是一些致病的病菌和毒素,如果在进食过程中,不小心被这些细菌污染,就会引起胃炎。
3.药物因素
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等可破坏胃黏膜屏障。
4.不良习惯
抽烟也是导致慢性胃炎的元凶之一。烟草中含有的尼古丁会影响胃黏膜中的血液循环,使幽门括约肌功能紊乱,造成胆汁反流。
5.疾病原因
肝硬化、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等均与慢性胃炎的发病相关。
6.自身免疫力低下
一般病人受到严重的创伤,做过大手术等,导致身体抵抗力下降,容易被病菌入侵,导致胃炎。
7.情绪因素
工作压力大或其他原因导致情绪烦躁、低落时,也会诱发或加重胃炎。
慢性胃炎有哪些症状?
慢性胃炎症状比较多,缺乏特异性,而且症状的轻重与胃黏膜的病变程度并非一致。大多数病人早期并无明显症状,但如果出现以下的情况,就要留意了!
①反复出现程度不同的消化不良症状,如腹胀、食欲减退、餐后饱胀、反酸、嗳气等。
②反复出现上腹部灼痛、隐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乏力、便秘或腹泻、黑便等,一般无明显规律性。
③疼痛多位于上腹部、脐周,部分患者疼痛部位不固定。
④出现贫血、消瘦等全身症状。压力大或其他原因导致情绪烦躁、低落时,也会诱发或加重胃炎。
关注胃健康,真正要做的还是预防胃癌的发生。从慢性胃炎到癌变,需要经过漫长的发展过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黏膜肠上皮化生→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胃癌。
只要我们在病情早期及时干预,就能最大限度地预防癌变发生。
如何打好保“胃”战?
▶ 注意饮食中的营养,摄入足够的蛋白质和维生素;
▶ 保持口腔清洁,避免咽、喉、口腔病灶细菌或病毒侵入胃内,引起细菌或病毒的感染;
▶ 不过量饮用烈性酒、浓茶、咖啡;少吃过烫、过硬、粗糙的食物;不过度吸烟;服用对胃有刺激性的药物时,如阿司匹林,非甾体类抗炎药物,需餐后服用,减少药物对胃的刺激;
▶ 保持精神愉快。精神抑郁或过度紧张和疲劳,容易造成幽门括约肌功能紊乱,胆汁反流而发生慢性胃炎;
▶ 过酸、过辣及生冷不易消化的食物应尽量避免。饮食时要细嚼慢咽,使食物充分与唾液混合,有利于消化吸收;
▶ 对有上腹部饱胀不适、嗳气、反酸、恶心、早饱、食欲减退、贫血、消瘦、舌炎、舌萎缩、腹泻症状者进行早期胃镜检查。
慢性胃炎的药物治疗手段
1.幽门螺杆菌(Hp)感染:根除Hp有利于胃黏膜的修复,改善胃黏膜炎性反应,阻止或延缓胃黏膜萎缩。如法莫替丁(H2RA)、奥美拉唑(PPI)等抑酸性药物。
2.药物相关性慢性胃炎:常用的PPI有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艾司奥美拉唑、雷贝拉唑,艾普拉唑等。应避免长期服用,并注意PPI的不良反应。
3.饮食环境导致反流:如莫沙必利、伊托必利、普芦卡必利等等。这类(促动力)药物的作用在于促进胃肠道的蠕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胃的消化和吸收。
虽然药物治疗见效快但根治困难,复发率高,部分患者仍需长期服药,用药同时不仅杀灭了胃里的有害菌,同时也损伤了有益菌,直接破坏了胃内的菌群平衡,这是胃炎反复发作的根本原因。因此,迫切需要新的手段来应对胃炎这一疾病。
近年来,干细胞疗法被广泛应用于疾病的研究中,许多试验都证实了干细胞干预胃部疾病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干细胞干预慢性胃炎
干细胞是一类未完全分化的原始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多向分化和高度繁殖的能力,同时能分泌多种细胞因子,调节体内微环境,预防疾病的发生。
干细胞在发挥其归巢作用,定向迁移到受损组织进行分化,替换受损的胃黏膜细胞、胃腺体细胞;并分泌大量有益的细胞因子,起到免疫抑制和抗炎作用,帮助恢复胃黏膜的弹性和蠕动性,恢复胃腺体的分泌功能,让不能够行使正常生理功能的胃恢复动力,从根源上干预萎缩性胃炎等众多胃部疾病。
干细胞干预慢性胃炎作用机制
1.刺激体内休眠干细胞活化,加快消化系统组织细胞,损伤修复
2.释放大量活性细胞因子,减轻炎症反应和组织水肿
3.促进胃肠黏膜上皮组织细胞修复再生
4.调节胃肠免疫应激反应
5.改善消化系统消化、吸收、排泄能力
随着对干细胞再生以及修复潜能的进一步研究,相信在未来干细胞干预慢性胃炎的综合方案会帮助更多患者摆脱慢性胃炎的折磨。
【吉卡提示】本平台分享的图文信息,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如有需要,请咨询专业人士或前往医疗机构进行就医。
【版权声明】吉卡生物所发布的图片来源于网络,内容均来源于网络或国外知名杂志,如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管理员,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发布时间:2022-11-04
浏览量 :1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