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卡科普 | 免疫细胞为乳腺癌患者带来新希望
乳腺癌,是严重威胁女性健康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位列我国女性恶性肿瘤的第1位和第4位。中国每年新发乳腺癌约26.9万例,死亡7.0万例,45~59岁女性为高发年龄段人群,中位年龄为50岁,乳腺癌是导致45岁以下女性死亡的最常见原因。
在世界范围内,乳腺癌约占所有女性癌症的30%。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的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负担数据显示:乳腺癌新增人数达226万,肺癌为220万,乳腺癌正式取代肺癌,成为全球第一大癌症。
快速了解乳腺癌
乳腺癌是乳腺上皮细胞在多种致癌因子的作用下,发生增殖失控的现象。疾病早期常表现为乳房肿块、乳头溢液、腋窝淋巴结肿大等症状,晚期可因癌细胞发生远处转移,出现多器官病变,直接威胁患者的生命。
乳腺癌确切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至今为止科学家们还未找到乳腺癌的确切致癌病因,但已经发现诸多与乳腺癌发病有关的高危因素。随着乳腺癌高危因素不断积聚,患病风险就会增大。
乳腺癌有哪些高危因素?
1.内分泌因素
乳腺是多种内分泌激素的靶器官,其中雌酮及雌二醇与乳腺癌的发病有直接关系。月经初潮年龄早(<12岁)、绝经年龄晚(>55岁)、不孕及初次生育年龄晚(>30岁)、哺乳时间短、停经后进行雌激素替代疗法等,均可增加或延长体内雌激素的暴露,与乳腺癌发病密切相关;
2.遗传因素
一级亲属(如父母、子女、兄弟姐妹)中有乳腺癌病史者,发病风险是普通人群的2~3倍。一些基因突变也会增加乳腺癌的患病风险。
3.物理因素
某些物理因素,如儿童时期接受胸部放射线医治;
4.生活方式因素
除上述因素外,生活方式与乳腺癌的发病有一定的关系,如缺乏运动、高度紧张的压力、营养过剩、肥胖、高脂饮食、过度饮酒等都会增加乳腺癌的发病率。
乳腺癌有哪些典型症状?
1.乳房肿块
乳房肿块是乳腺癌最常见的症状,乳腺癌的肿物大部分不痛,而且位置固定,不容易推动。但并不是出现肿块就是乳腺癌,还有很多良性乳腺疾病(如乳腺纤维瘤)也会引起乳腺肿块;
2.乳头溢液
出现乳头溢液(非乳状)需要大家提高警惕,乳腺癌典型溢液表现为:单侧血性溢液,部分伴有恶臭味,表现为浆液性或是水状。虽然大部分的案例中,主要是由外伤、感染或良性肿瘤引起的,但也可能是乳腺癌引起的;
3.皮肤橘皮样或变红
乳腺癌在生长过程中,乳腺皮下淋巴管被肿瘤组织堵塞,引起淋巴回流障碍,皮肤水肿,看起来像橘皮样的改变,如果乳房皮肤出现水肿或者褶皱,一定要引起注意;
4.乳头改变
乳腺癌有时可以引起乳头改变,如果乳头出现内陷(不包括一部分女性属于先天性乳头凹陷),此类人群需要观察乳头凹陷的程度是否加重,乳腺癌引起的乳头凹陷,是因为肿瘤侵犯了乳头乳晕下方的组织,牵拉乳头使其凹陷,并且凹陷会越来越严重;
5.乳头皮肤瘙痒、脱屑
乳头皮肤瘙痒或出现脱屑,有时候并不是常见的局部湿疹或炎症。如使用外用药,湿疹未见好转,请立即就诊,因为这有可能是湿疹样乳腺癌;
6.锁骨和腋窝的肿胀
如果无意中摸到无痛的锁骨或是腋窝肿物,质地硬,活动度差,应该警惕,但并不是所有摸到的肿大淋巴结都一定是有问题的,有一部分患者可能是淋巴结反应性增大,所以如果摸到锁骨或是腋窝肿物需要进行相关检查才能明确诊断。
7.长期不良情绪
临床还发现,婚姻不幸福的女性,比如丧偶、离婚,及多愁善感之人,容易因内分泌问题而诱发乳腺癌。
预防乳腺癌可以这样做
1. 控制体重:肥胖是诱发乳腺癌的危险因素之一。要遵循健康的饮食习惯,保持身体在合适的体重范围内;
2.避免吸烟和饮酒:吸烟会引起多种癌变,乳腺癌也不例外。饮酒对于女性来说,其危害要比男性大得多,饮酒者乳腺癌危险性比不饮酒者增高45%以上;
3.适量体育锻炼:研究发现,进行适量的体育锻炼可以降低患乳腺癌的风险;
4.不滥用外源性的激素:长期使用含有雌激素的化妆品,长期服用避孕药,更年期的女性用雌激素替代,都会增加乳腺癌的风险;
5.提倡适龄婚育:不做人工流产,提倡母乳喂养,晚婚晚育、流产都是诱发乳腺癌的危险因素;
6.重视筛查:乳腺癌预防的关键还在于早发现,早干预。
(1)常规筛查:可通过自我检查和临床医学检查筛查乳腺癌。可利用触诊、乳腺彩超,乳腺肿瘤标志物以及乳腺钼靶等方式检查是否异常。
亚洲女性40岁后逐渐达到患病高峰,建议40岁以上女性每年或每两年一次筛查;乳腺不典型增生、既往有其他癌变以及有家族遗传倾向等高危人群,建议20岁后每年一次筛查。
(2)超早期筛查:
CTC(循环肿瘤细胞)检测:能超早期发现乳腺癌的前兆,CTC可以将癌筛提前至癌前病变阶段,对及时抑制、干预发病和扩散都有极大的帮助。
淋巴细胞亚群测定:了解患者机体的免疫功能是否处于平衡状态,某种淋巴细胞亚群比例过高或过低,都提示存在免疫功能紊乱,是评估机体当下免疫功能和平衡状态的重要指标。
常见乳腺癌干预手段
对于已经患有乳腺癌的患者,目前通常采用以下手段进行干预:
1.外科手术
在尽可能保留的基础上进行切除病灶,清扫周围淋巴结,达到控制癌细胞增长增殖的目的。但是如果患者具有肿瘤转移、肿瘤破溃等情况,则不可进行手术;
2.放疗、化疗
常规剂量放、化疗只能对乳腺癌起辅助作用而无法根除癌细胞;大剂量的放、化疗,若没有其它支持手段,致死剂量的放、化疗也会使造血细胞被杀伤,这限制了它的应用。
3.靶向干预
以肿瘤细胞上可能存在的致癌靶点为目标,可以选择性地杀伤肿瘤细胞,降低毒副作用。但分子靶向性药物主要靶向于特定的细胞、基因或受体,因其特异性强,且有不良反应的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靶向药物的发展。
尽管早期乳腺癌患者使用手术、放疗、化疗等干预手段,但仍然有30%-40%的乳腺癌患者会发生转移。
而随着细胞生物学的发展,发现免疫细胞可以激发自身的免疫系统来帮助机体恢复与肿瘤作斗争的能力,最大限度地调动人体的免疫功能,对体内残存肿瘤细胞进行有效的杀灭作用,以达到消灭肿瘤细胞、阻止肿瘤转移和复发的目的。
免疫细胞对乳腺癌的作用机制
1. 可直接杀死癌细胞,抑制肿瘤的生长及扩散;
2. 能抑制肿瘤附近新血管的增生,因此可限制肿瘤取得所需要的养分进而限制肿瘤生长,预防肿瘤的复发和转移;
3.可以提高放化疗敏感性,增强干预效果;
4.可直接改善并调节患者的免疫力及神经系统,间接提高患者的生活品质;
5.因副作用低或几乎无副作用,可以缓解晚期症状,减轻患者痛苦。
免疫细胞干预乳腺癌的优势
1.安全性:利用自身免疫系统杀伤肿瘤,对正常组织影响小,对晚期肿瘤仍有效,无毒副作用,也不会产生过激排斥反应;
2.持久性:能够启动机体免疫系统,恢复机体免疫功能,持久杀伤乳腺癌细胞;
3.全面性:可以重建和提高患者全身的机体免疫能力,全面识别、搜索、杀伤乳腺癌细胞,有效防止乳腺癌的复发和转移;
4.针对性:可以提高机体免疫能力,彻底清除体内残留的乳腺癌细胞和微小的转移病灶;
5.适应症广:可以有效干预大多数实体乳腺癌,并能消灭对放化疗不敏感及转移的乳腺癌细胞。
如今,随着生物医学的不断进步,免疫细胞除可以有效干预乳腺癌,给乳腺癌患者带来新的干预途径外,在缓解亚健康、对抗其他恶性肿瘤和提高免疫力等方面同样拥有巨大的应用价值。未来,随着人类对免疫细胞的探索研究的继续深入,定会给更多的癌症患者带来福音。
【吉卡提示】本平台分享的图文信息,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如有需要,请咨询专业人士或前往医疗机构进行就医。
【版权声明】吉卡生物所发布的图片来源于摄图网,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如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管理员,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关键词:
免疫细胞,乳腺癌,提高免疫力,癌症患者,恶性肿瘤